传 播 前 沿 健 康 资 讯

搭 建 医 患 沟 通 桥 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前沿医疗 » 疾病防控

中医调理 心血管疾病做好预防是关键

日期 : 2017-06-20来源 : 作者 : 编辑 :

  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一种医疗理念叫作“上医治未病”。立秋后,气温忽热忽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从未发病时对多重疾病风险因素进行预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特别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做好预防是关键

  之所以要做好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的时候就去防病,从源头上对多重疾病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据了解,心血管疾病主要有7大风险因素:50岁以上或女性绝经期后、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血脂异常)。如果你存在≥3项心血管风险因素,那么你可能属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做好一级预防的工作。

  日常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预防:一方面是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饮食上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另一方面是药物干预。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都知道坚持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他提醒,并非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都适用,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乱用。

  中医给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未病防病。要重视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能随时增减衣物。

  二、保证睡眠。秋冬寒暖交替,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体力。

  三、劳逸结合。心脑血管病患者活动强度要适量,避免过量的锻炼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调适情志。西医认为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负担增加,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内伤七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五、饮食清补。进入秋冬季后,很多人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等。轻者吃点梨、蜂蜜、芝麻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即可缓解,若上述症状较重,则需中药调理。

  六、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病人应坚持服用控制血压等西药,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常常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头晕患者的具体的情况选择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对症运用滋阴潜阳、疏肝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王红蕾